如果说英国人气最旺的车站是《哈利波特》中出现过的伦敦国王十字车站9?站台,那么深圳最受到外国人追捧的车站一定是岗厦北地铁站。
岗厦北站因其直径9米的圆形穹顶天窗被称为 “深圳之眼”,也是深圳客流量最大的地铁站。今年7月12日,岗厦北地铁站单日客流量超过39.5万人次,同日深圳轨道交通单日客流量超过1000万人次,刷新了记录。
2004年深圳地铁1号线、4号线开通运营,20年后,深圳地铁线路目前已增至16条。
11月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深圳地铁日均客流量突破800万乘次,是北上广深四个一线城市中唯一一个地铁日均客流量超过2019年水平的城市,日均客流较2019年增加近300万乘次。
车厢与站台间的滚滚人流是城市的经济活力的具象表现,那么他们都来自哪里?去了哪里?又为深圳带来多少经济留量?
深圳地铁的“增量”首先表现在线路、里程,以及地铁联通的辖区数量上。
在四个一线城市中,无论是地铁运营线路、运营站点还是总的运营里程,深圳都不是最突出的。和“地铁第一城”北京相比,深圳的地铁运营历程数少了将近300公里。
但是,必须承认的是,经过20年的努力,深圳的地下交通网越织越密。2023年,深圳以0.28公里/平方千米的地铁线网密度位列全国第一;日均客运强度达1.35万人次/公里,在内地城市中排名第二。
深圳地铁2023年年度报告显示,除了由港铁运营的4号线,深铁集团所辖的城轨线路全年累计运送乘客24.92亿人次,地铁公交分担率为65.3%,较2019年提高了10个百分点。
这意味着,深圳每10个人中就有超过6个人选择地铁出行。
2024年深圳地铁客流量何以超过2019?地铁线路增加是最直接的原因。
2019年深圳仅有8条地铁线路,2024年增加到16条,2020年到2023年四年间,深圳新开通地铁线路长度为240.38千米,新增150座地铁车站,3个辖区首次接入深圳地铁线网。
4年中,深圳地铁新增了6号线、10号线、8号线、20号线、6号线支线、12号线、14号线、16号线,覆盖深圳除大鹏新区和深汕特别合作区以外的9区。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梳理发现,深圳新开通的8条地铁线路主要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是补齐空白,将光明新区、坪山、盐田三个未接入地铁的辖区链接进全市的城市轨道交通网;二是加强各区域之间的连接,尤其是缩短外围城区与中心城区的时间距离。
2020年,深圳地铁6号线接入光明,8号线打通罗湖和盐田,光明新区和盐田区首次被纳入深圳城市轨道交通网。两年后,6号线支线开通,将位于光明区的两所高校中山大学和深圳理工大学接入光明主城;三年后,8号线二期联通了盐田东部海滨公园大小梅沙。
2022年开通的4号线、16号线则让深圳东部“群山环绕”的坪山区联入深圳地铁网络,驶上了轨道交通的“快车道”。14号线是深圳东部第一条地铁快线,全长50.32公里,这是2020年以来深圳开通的最长的地铁线路,自西向东串联起福田、罗湖、龙岗、坪山四区,拉近了龙岗、坪山和深圳中心城区的距离。
同年还开通了一条深圳西部轨道交通的主干线——12号线,其南北贯通南山和宝安两区,共设有33个站点,其中既有宝安、南山的“中心片区”,也联通机场东、会展中心和宝安沿线重要的人口密集居住区。
经过4年的建设,深圳多个城区通了地铁,从无到有;地理位置边缘的区域接入了中心城区交通网,深圳各区域之间的交通联动紧密起来。
与深圳地铁线网密度全国第一相对的,是深圳常住人口密度在我国7座超大城市中排名第一。
记者进一步梳理了近四年深圳新开设的150座地铁站点,其背后隐藏的商业逻辑是,通过满足城市人员流动的需求带动城市经济增长。
2021年,20号线的开通使得拥有19个展厅的深圳国际会展中心接入深圳地铁轨道网,始发于机场北,为外地和深圳市内的展商、访客提供了便捷通行选择。
2024年,深圳最重要的两大盛会—文博会和高交会均在深圳国展召开,仅高交会就有来自100多个国家和地区超过40万专业观众入场,两大展会达成的意向成交金额超过1500亿元。
再以文旅为例,8号线直接加速了深圳东部的旅游市场的开发。
盐田是深圳的海滨旅游景区,在2020年以前一直没有地铁联通。2020年,8号线一期开通运营,让充满历史色彩的沙头角和中英街再度走进游客视野;2023年,8号线二期接入了深圳最著名的两个海边景点--大梅沙、小梅沙。2024年暑假期间,大梅沙单日客流量接近20万人次,同比增长110%,溢满整个沙滩。
如今,8号线已经成为深圳有名的“旅游专线”,每逢休息日,便有从市区开往大小梅沙的“晨曦特快”专线,清晨6点33分即可抵达小梅沙海边看第一缕日出。
地铁线路直达海边,无疑为盐田带来了更多的客流和更高的旅游收入。盐田官方数据显示,2024年春节期间,盐田共接待游客58.33万人次,同比增长124.98%;实现旅游总收入2.58亿元,同比增长143.5%。
深圳地铁带来的另外一个不可忽视的消费“留量”体现在来深的香港客流上。
事实上,深圳从一开始就意识到将地铁联通到深港口岸的重要性,2001年深圳最早开工建设的两条地铁线路便是从罗湖口岸和福田口岸出发。
2020年以来,深圳又有多个深港通关口岸开通了直达地铁,或增加了地铁站点。10号线始发于福田口岸,向北延伸至龙岗、龙华,大大缩短了从深港口岸到两区的时间距离;2号线三期则向东接入莲塘口岸,每天早上都能看到不少带着小推车前来深圳采买的香港市民乘坐2号线前往罗湖、福田中心区。
记者梳理发现,目前6个深港公路口岸中已有罗湖、莲塘、福田、皇岗4个口岸开设了地铁站点。深圳边检数据显示,11月份, 4个通地铁口岸通关人数达到1423.87万人次。直通深圳湾口岸的13号线南段预计将在今年年底通车运行。
综上,可以窥得,深圳将城市轨道交通带来的人流量变为经济留量的些许线索:一方面在旅游景点、口岸、高校、会展中心等人员流动需求高的场所加设站点;另一方面将地理位置上较为边缘的城区纳入主城区交通规划,进而提高其城区价值。
1993年,美国规划学者彼得·卡尔索普提出TOD模式,即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城市开发模式。
深圳的城市规划也遵从着TOD模式的逻辑,9月份获批的《深圳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中明确提出,推动交通枢纽及周边地区按照TOD模式进行综合立体开发。
深铁集团承担了深圳95%以上的轨道交通建设和运营,其下属直管企业深铁置业专门负责站城开发业务。
据深圳地铁披露,截至2023年末,深铁置业累计获得45个轨道上盖项目的综合开发权或代建权,总建筑面积1742万平方米,均位于地铁沿线节点,其中大部分项目为住宅、商业、公寓、写字楼、酒店等多种业态于一体的城市综合体。这也是深圳流量转变为经济留量最直接的体现。
另一方面,TOD模式想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在于如何在城市不断向外扩张的同时,塑造良好的城市结构,让居住、商业单元更加紧凑,进而提高城市土地利用率。简单来说,也就是在城市空间中围绕公共交通形成多中心。
这与深圳城市规划的思路不谋而合。
从深圳的整体空间规划来看,深圳提出优化形成定位清晰、链条完整、资源集聚的“1+7+N”的全域创新空间格局。从空间分布来看,创新功能区集中分布在深圳中部和西部,东部则主要分布在龙岗、坪山两区。
与之对应,深圳现有地铁线路图也呈现出中西部较为密集,东部经由城市轨道交通联通到中心城区的图景。
由此可见,城市轨道交通服务于城市经济建设,城市交通布局则要满足整体城市规划需要,深圳同样如此。
即将在2024年年底通车的5条地铁新线路再次印证了这一逻辑。比如,7号线二期新增北大站、深大丽湖站,一方面深大丽湖站紧邻深大总医院,这里将成为一个新的社区中心枢纽站;另一方面,新增的两个站点串联起南山深港合作区与西丽湖国际科教城,为西丽湖国际科教城建设补足了交通缺口。
而对于深圳东南角有着丰富的海滨旅游资源的大鹏来说,开通地铁线路更是迫在眉睫的紧要大事。由于大鹏尚未有地铁开通,严重影响了深圳市内以及外地游客前往的便利度。从福田市民中心出发,若乘坐公共交通,需要将近2小时才能抵达。这一状况或将在一年后得到改善,8号线三期工程由小梅沙至大鹏新区溪涌站的盾构区间目前已经实现双线贯通,预计将在2026年完工贯通。
值得注意的是,深圳地铁建设也为未来联通周边城市留下了空间。据深圳官方消息,深圳号线支线已修建至深莞边界,10号线东延、11号线北延深圳段获得国家批复,正在争取跨市线路东莞段获得国家批复和开工建设。
声明: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